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一带一路”不能缺了绿色金融

2017-04-19 人大重阳


受访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本文刊于4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头条,原标题为《引导“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



贯穿欧亚非大陆的“一带一路”,不仅是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亦是绿色发展之路。绿色金融作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新型融资方式,正逐渐成为推进全球实现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4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2017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绿色金融峰会呼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环境风险管理,引导撬动国内外对“一带一路”的投融资流向绿色产业。



绿色金融不能缺位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有不少国家处于干旱、半干旱环境,森林覆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两组反差巨大的指标,映照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承受之重。


“绿色”是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由于“一带一路”的投资机遇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等资源密集型行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社会环境风险已成为“一带一路”投资风险的重要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呼吁,“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进一步提高对外投资的绿色水平”。


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不能缺位。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部门技术总顾问翟永平算了一笔账,到2030年,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至少需要1.5万亿美元投资,加上绿色转型升级需要的额外成本则达到1.7万亿美元。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只能满足地区大约2.5%的需求。“剩下97.5%的资金从哪里来?需要各种融资渠道形成合力,发展绿色金融。”


“‘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鼓励绿色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教授表示,从这个角度看,绿色金融能够为“一带一路”倡议保驾护航。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制度安排,绿色金融可以通过多种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提供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匹配的绿色金融供给,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相关国家的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提供中国经验借鉴



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获得全球瞩目。自2015年底启动以来,中国绿色债券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从“零”到“英雄”的超常规爆发,以占全球同期绿色债券发行量40%的份额成为世界最大绿色债券市场。


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具有明确政策支持的、全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


经历了“两省五市”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试水,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将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全面开启后,预计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改变世界碳市场格局。


中国不仅以先进的理念和务实的行动不断构建和完善自身绿色金融体系,更积极参与到全球绿色金融规则制定之中。2016年,在中国的倡议下,绿色金融这个几年前在全球被边缘化的议题,通过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成为全球共识。


让绿色金融的理念和实践惠及更多人群,“一带一路”是更广阔的平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金融体系的探寻与规划项目高级顾问余晓文认为,中国在建设绿色金融体系方面的的确确走在了世界前列,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范例和可资借鉴的经验。“中国不仅要实现自身发展的绿色化,还要帮助沿线国家实现绿色化发展。”


事实上,中国设立或倡导建立的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一带一路”相关的一系列新兴投融资平台机制,正是以推动“绿色发展”为重要指向,在如何发展绿色金融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2016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上海发行首只绿色金融债券,成为首个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多边开发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高级战略顾问詹树介绍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绿色金融战略指引有三大支柱:绿色债券要用于绿色可节能项目、绿色债券要由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认证、实现每季度一次的信息披露。“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未来将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的金融合作,包括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



创建绿色金融标准



作为新兴事物的绿色金融,如何实现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完美结合,探索才刚刚开始。


目前,由于各国缺乏对“绿色金融”定义和标准统一的清晰界定,“绿色金融”的识别、沟通与管理还存在诸多障碍。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创建一套适用、高效、先进的绿色金融标准,是与会专家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詹树举例说,如何建立适合当地绿色产业发展的绿色信用体系,如何建立灵活度高、兼容性高、适用性强的绿色会计标准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议题。


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介绍,2017年“绿金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与欧洲投资银行合作开展中欧绿色债券标准一致化研究。研究将对比我国绿色债券支持目录与国际绿色债券标准GBP、CBI等在行业、技术分类方面的异同,探索中欧之间互认的绿色债券标准,推动双边绿色债券资本流动。


作为“绿金委”2016年支持的研究成果之一,此次峰会发布的报告《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建议,中国倡导建立的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及其他对外信贷机构应尽快借鉴并加入“赤道原则”。“赤道原则”是国际主要金融机构可持续性项目融资的通行信贷准则。“一带一路”投资项目借鉴“赤道原则”并不是盲目照搬照抄,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为绿色金融谋划一整套理念、方法和工具,建立从决策到执行、制度到流程、能力建设到信息披露等全方位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使原本一个概括性的原则框架转变为一个具体的、有可操作性的行动指南。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集团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人大重阳聘请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96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 30 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目前,人大重阳被中国官方认定为 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三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